陈清泰 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,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
2019年7月,全球汽车产业主要相关方聚首中国海南博鳌,共议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,与会各方达成以下重要共识:
一、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,对保障全球能源安全、应对气候变化、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,也将是促进未来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。促进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,是全球汽车产业利益相关者共同的责任与奋斗的目标。
二、“电动化、智能化、共享化”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,并进入叠加融合、相互赋能、加速发展的新阶段,汽车能源动力、生产运行、消费使用将发生全面变革。
三、在百年未遇的大变革下,汽车产业利益相关方需要开展更全面、更紧密的协同合作,加快新技术的市场导入与推广普及,力争到203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达到50%,全球汽车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。
四、各国政府应协同营造更适合“电动化、智能化、共享化”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,出台更积极且市场化的政策,协同推进跨产业的合作与融合发展,规划建设更智能、更清洁、更安全、更便利的基础设施。
五、汽车产业界将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。加大在动力电池、燃料电池、智能网联等核心技术的创新投入;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,持续加强安全技术研究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;持续降低成本,研发生产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。
六、新能源汽车发展仍面临着技术不成熟、成本相对较高、使用环境不完善等诸多问题,亟需开展更为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,以全球智慧共同应对挑战,加快破除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的市场障碍,推动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。
万钢 努力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
“新一代科技革命浪潮汹涌而至,形成了汽车电动化、智能化、共享化变革的大潮流,全球汽车产业正在进入百年未遇的大变革时期。”全国政协副主席、中国科协主席、2019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,指出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。他认为,发展新能源汽车既要做好顶层设计,又要把握好新旧动能转换的节奏,电动化的发展要特强调安全和质量,在新能源补贴退坡的同时,将加快‘碳交易’政策的制定和推进。与此同时,燃料电池汽车具有清洁零排放、续航里程长、加注时间短的优势,也是适应市场需求的最佳选择之一。下一步,我们将努力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。
辛国斌 2021-2035年新能源汽车规划及双积分新政即将出台
走过成长期,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未来如何发展,是一个为大家所关心的问题。“工信部正在牵头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21年至2035年编制工作。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包括:降低资源消耗强度、改善生态环境、明确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导向、兼容多种技术路线发展等。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,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,形成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、推广应用与社会运行的良好循环。”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、副部长辛国斌在大会专题演讲中透露,工信部近期通过对行业和企业研究调研后,结合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,初步拟定了2021-2023年双积分后续政策相关措施,并将于近期公开征求意见。
Laszio Varro 中国电动轿车、公交车的普及是世界的领军者
此次大会,来自海外的嘉宾的观点分享,也为与会者带来许多启示。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师Laszio Varro在主旨演讲中坦言:“希望我们的汽车能够在低能耗的基础上保持较高的荷载,在重型车领域,氢能源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。”他认为,中国在电动轿车和电动公交车的普及方面是世界的领军者,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进展,可以为全球产业发展带来示范效应。
“安全”问题受关注
数据显示,2018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销量的一半以上,为全球节能减排和应对气侯变化作出新贡献。但是,电动汽车发展中出现的安全问题,作为“成长中的烦恼”,为业界内外高度关注。
徐留平 安全第一是关键和前提
这一问题在企业层面也得到了重视。“安全第一是确保电动汽车长期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前提。应重视电动汽车安全,及时发布权威信息,正面回应社会关切,避免电动汽车产业不良蝴蝶效应发生。”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在专题演讲中建议,国家主管部门要强化法规和行业标准建设,企业应该强化内部管理,坚决履行安全主体责任。同时,要强化信息的公开透明,及时正面回应关切,消除社会疑虑,减少因不明真相带来的副作用。此外,还应加强创新驱动,强化电动汽车基础技术研究,深度关注用户使用过程,提升服务水平。
欧阳明高
“导致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的原因,一般有三种:第一种是负极析活性锂,第二种是内短路,第三种是正极释活性氧。”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在专题演讲中,从研究角度分析了电动汽车安全问题的根源,并提出了解决建议,就是要加快动力电池技术进步,形成安全的高比能量电池;配备高水平的热管理系统,加强监管。
还提出,2025年,燃料电池技术将会成熟,推广累计将会达到5-10万辆,标志性的车型是大型燃料电池SUV。虽然中国燃料电池产业链目前还很薄弱,但产业化态势是全球最佳,已经吸引了全球相关资源的深度参与,预计今后5到10年,有可能达到与目前中国锂离子电池的国际地位相当的水平。
当前,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个进化的拐点。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、共享化的“新四化”目标,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。“新四化”、“高质量发展”成为此次大会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。会上,欧阳明高表示,2035年是初步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节点,将基本上全面实现汽车动力电气化、能源低碳化、整车智能化。
陈志鑫
“落实建设汽车强国的战略,应在市场规模、核心技术、产业链配套、标准体系、制度经验上下功夫,加快构建面向全球、面向未来的产业竞争新优势。”上汽集团总裁陈志鑫在专题演讲中说,上汽集团要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硬核,坚定不移地发展技术,推动新能源技术与智能网联技术融合发展,才能有实力应对来自全球的竞争和挑战,才能减少对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的依赖,才能在调整中形成差异化优势和增长点,才能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朱华荣
进入新时期,面对补贴退坡,车企也有自己的想法。“车企作为汽车产业新一轮变革的主体,需要直面诸多不确定性问题的挑战。”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对于后补贴时代如何破局提出了自己的见解。他表示,从国家政策层面,应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、超前性、可持续性,推动公共领域切换新能源汽车;从行业层面,抱团取暖,携手前行,聚集资源,快速突破行业共性难题;从企业层面,回归初心,聚焦用户的产品、服务的体验;从社会层面,消费者、媒体要关心和支持电动汽车产品,要包容创新发展过程中正常的试错。
王传福 未来中国车市销量增降幅不会超过5%
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,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2018年的低迷后,2019年反而出现了两位数的下跌,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过了高速增长阶段,未来中国车市销量增降幅不会超过5%。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是机会大于挑战。王传福预计,2019新能源增速虽然会放缓,但依然会后40%的增长,比亚迪则会达到70-80%的增幅。
曾毓群 2035年我国汽车电动化率将超70%
到2025年,我国汽车市场电动化率将超过25%,而到2035年,这一比率将超过70%,以至于为后续的中国零排放打下基础。面向未来,动力电池技术突破将直击用户痛点,宁德时代所提供的电池将具备超长寿命、超级快充和低温速热三大特点,其中超级快充尤为值得一提,15分钟内即可充满80%电量,充电5分钟即可续航150公里。
国外车企也对中国市场充满希望,为实现“新四化”定制了战略性目标和规划。
迪斯 2050年全面脱碳
“我们希望整合研发能力,为集团、中国及全球其他区域服务。在中国,我们有超过4500名工作人员工作在未来移动出行技术研究的第一线。”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 迪斯表示,只有通过建立强有力的中国合作伙伴关系网,才能研发出未来移动出行的解决方案。目前,大众集团正在与华为和百度Apollo平台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,并在近期与合肥市政府合作建设智慧城市。“我们将通过与实力强劲的中国企业——包括我们的合资伙伴上汽集团、一汽集团和江淮汽车的合作,不断致力于深化中欧关系。”
迪斯强调,大众集团制定了全面脱碳计划,“到2050年,我们将在整个集团实现碳中和。”
傅乐希
中国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,成为首个真正实现智慧城市的国家。作为宝马集团,希望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成为中国积极而可靠的合作伙伴。“我们确信,宝马的目标与中国的未来出行愿景完美契合,尤其新能源汽车和智能互联汽车。对于宝马而言,中国的重要性无与伦比。”宝马集团研发董事傅乐希表示,中国是宝马汽车发展最快的研发中心,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正成为数字化和移动出行领域的技术领导者,中国正以长远眼光推动这些变革。同时,中国是目前宝马最大的单一销售市场,全球五分之一的宝马汽车在中国生产,未来的比重还将增加。
坂本秀行 提升热效率 保持能源多样性 日产2050年减排90%
日本汽车工程学会会长、日产汽车副社长坂本秀行表示,2050年日产排放将减少90%,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日产将从两方面入手,提升内燃机热效率以及拓展能源的多样性,提供可持续出行方式。坂本秀行介绍,日产在能源多样性上,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、e-POWER、氢燃料电池车、生物乙醇燃料电池车。在纯电动方面,2010年上市的日产聆风(参数|图片),截至2019年5月全球已销售41.5万辆,而且电池还保持了0事故的记录。e-POWER,主要形式是发动机专用于发电,让更多的先进技术可以被应用,e-POWER热效率优于传统燃油机。“2022年,每年销售100万辆电动车和e-power 车型,在中国,2022年电动车和e-power的销量将达到总销量的30%。”